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footer

观点

软件定义汽车:车企增长新“引擎”

3 分钟阅读

文/克里斯托·汗 、陈明、尹刚、郁亚萍

提要:紧握软件定义汽车机遇,整车企业可在数字服务竞赛中建立竞争优势,解锁增长新“引擎”。

 

现如今,消费者在购车时不仅会考虑汽车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更看重汽车是否能像手机一样智能,成为终端互联设备,提供跨渠道的实时响应、个性化功能和服务。这一消费转变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竞争格局,汽车行业的收入池(Revenue Pool)也因此迎来结构性调整。埃森哲商业研究院分析预估,到2040年,中国汽车行业数字化服务收入将增长16倍,超过1万亿美元(约7万亿人民币),接近汽车与出行行业总收入的半壁江山(46%)(见图一)。

然而,整车企业是否已做好准备,把握软件定义汽车的机遇?

我们对汽车行业高管的采访表明,尽管整车企业均认为转型势在必行,但其研发治理模式(包括产品设计与开发、验证和执行)尚不完善,难以构建和交付软件支持的服务。市场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过去五年,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虽然经历起伏,但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保持了强劲的收入和市值增长,传统整车企业在运营效率和研发速度方面难以与它们相匹敌(见图二)。

换言之,整车企业若想在数字服务竞赛中建立竞争优势,则须重新审视企业自身,采取以下四大模式,解锁万亿收入。

审时度势,果断投资

许多整车企业开始聚焦软件定义汽车新模式,并斥资数十亿美元用于开发全新的软件和服务导向型架构。投资该领域可带来三大优势:①打造与科技巨头相匹敌的汽车客户体验;②构建可扩展、可复用、高效、快速的软件平台,帮助整车企业加快开发速度,并提高最终产品质量;③在互联生态系统上开辟新的利润池和可持续的收入来源,诸如音乐流媒体、代客泊车或缴付路费等服务。此外,网约车和自动驾驶等新型出行服务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创收潜力(见图三)。

重新定义产品

车企不仅要关注汽车本身,更需要构建一个服务平台,采取端到端的思维模式,将业务模式和高性能技术堆栈完美结合,打造令人愉悦的客户旅程。它们需要采取整合系统思维,即考虑独立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作为一个统一运作的集体,来实现前所未有的独特功能。这些系统包括前端、云/后端、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的接口,以及汽车平台(见图四)。

找到正确控制点

服务平台应被视为业务模式的助推器,帮助整车企业打造有利于实现未来收入的业务模式,但并非所有围绕服务平台而展开的事项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或差异性。整车企业须权衡利弊,找到正确的控制点,并为之投入时间、金钱、人才等稀缺资源。
整车企业需要自问:哪些控制点可以支撑目标业务模式,创建最优驾驶体验?当下生产软件定义汽车涉及哪些研发层?应该自主开发操作系统还是与他人合作?需要拥有哪些专有技术,又有哪些技术是可以靠采购实现的?这些问题很复杂,因为当下汽车技术堆栈范围十分广泛,远远超出汽车本身,涵盖提供互联数字体验和服务所需的一切(见图五)。

重塑企业文化和架构

在转向软件定义汽车时,整车企业还需要完成组织转型。整车企业应锐意变革,确保整个汽车生命周期内的软件更新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