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footer

研究报告

新格局 新增长

2025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

5 分钟速读

2025/07/23

概述

  • 中国企业面临全新发展格局,适应能力逐步增强。

  • 埃森哲连续八年开展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研究,开创竞争新前沿跃升重塑能力首位,企业重塑呈现三大趋势。

  • 埃森哲提出四大要务,助力企业实现新增长。

2025年,中国企业面临全新发展格局。全球经济和贸易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冲击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供应链及运营成本;国内“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幕,加速向消费需求驱动型经济转变,但需求整体仍然疲软,结构性消费机会考验企业差异化竞争能力;同时,AI技术不断突破发展,也在重新定义工作和工作方式,重塑企业竞争力。

中国企业已充分意识到变化将是常态,并在持续重塑过程中逐步增强了应对外部变化的适应能力。

76%

的中国企业认为外部变化明显加快(全球比例为64%)

25%

的中国企业认为当前企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比例为22%)

44%

的中国企业表示已为应对外部变化做好了充分准备,较2024年同期提升了8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重塑的三大趋势

尽管面临高度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并未停下脚步。2025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总分升至49分,连续三年稳步提升,中国企业在重塑道路上持续推进。

其中,开创竞争新前沿增长7分,超越运营,跃升中国企业重塑能力首位;数字核心和释放人才力量两大短板均有进步;加速增长和融入可持续保持稳定;而优化运营则有所下降。

2023—2025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其中,2025年该指数总分升至49分(总分100分)。
2023—2025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其中,2025年该指数总分升至49分(总分100分)。
01

坚持创新与全球化

中国企业从过去数年专注于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开始转向以创新驱动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

  • 以创新突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创新能力视为构筑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支点,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大型企业研发支出同比增长9%,远高于收入增速的5%。

  • 加速全球化:中国企业正加快从产品出海向品牌与技术出海转型。通过生产多元化和本地化,中国企业海外业务不断扩大和深化,2024年,37%的大型企业海外收入占比已超20%。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敢于锚定更宏大的发展目标,展现出强烈的行业引领意愿。

相比2024年,致力于创造新的行业基准的企业增加了12个百分点。

2024-2025年以创造新的行业基准为未来两年发展目标的企业占比。

面向未来

  • 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贸易和非贸易壁垒高企,增加企业出海难度,极大考验企业海外布局能力和应变能力。

  • 疲软的消费将加剧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对企业差异化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 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的突破正在重写创新规则,创新速度、方式将发生新变化。
02

AI从工具走向战略

从易落地且满足企业共性需求的应用场景,延伸至研发设计、制造、供应链等更具备行业特性、更复杂的领域,先进AI已从工具走向全面部署,成为企业重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生成式AI的规模化落地与价值实现仍面临挑战。这涉及战略、技术、流程、组织等多方面的原因,从技术角度来讲,架构、数据、云、安全等数字技术能力是关键。

中国企业应用生成式AI现状。

中国企业已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加快了各项能力的建设,尤其在云和安全上进展明显,但数据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33%

的企业认为“云+AI”可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58%

的企业能够灵活且敏捷地根据业务变化快速更新安全策略和工具

19%

的企业在“数据资产有愿景和方向,有统一的数据所有权”方面表现优异

15%

的企业在“数据分类有标准且用户可合理访问和使用数据”方面表现优异

面向未来

  • AI智能体的发展会对企业IT架构的灵活性和数据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是否具备灵活的数字平台组织架构将成为企业要面临的新挑战。

  • 全球不确定性的加剧,尤其是不断加剧的技术壁垒会让数字核心的韧性建设也变得日益重要。

  • 各国政策法规频繁变化,显著推高合规成本及在不同区域市场建设数字核心的复杂性,过度依赖单一技术栈或特定供应商的企业将面临技术供应链风险。
03

韧性升级 对抗脆弱

人才韧性:组织重塑任重道远

得益于中国强大而充满活力的AI生态系统,六成企业将AI工具引入到日常工作流程中。但企业对于AI的认知与行动,仍集中在“工具应用”层面,真正触及组织、流程与人才机制的系统性变革尚未真正启动。

面向未来

  • 当下,企业普遍面临更严峻的成本压力,且AI相关技术更新迭代速度极快,对组织的适应性和响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 AI智能体的出现为企业引入了自动化劳动力的新变量,不仅影响岗位构成与人才结构,也对传统的组织形态、管理方式和协作机制带来更深刻的冲击。

  • 很多企业的多数员工对AI系统的认知有限,信任基础薄弱,这使得组织变革在落地过程中面临更多现实阻力。

运营韧性:从静态韧性转向动态韧性

过去几年,优化运营一直是中国企业重塑的重点,也是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长板。历经几年的考验,中国企业依托智能制造与强大的供应链生态,已构建起一定的运营优势。但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运营仍处于以传统AI和分散的数据驱动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动态适应性不足,端到端的敏捷性也较弱。

面向未来

  • 随着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化,企业运营环境将愈发复杂。企业需系统性提升运营韧性,将不稳定性转化为增长与提升竞争力的动能。

  • 中国企业出海的各项关键能力尚在构建过程中,供应链、风险管理与合规尤其薄弱。企业需要加快构建安全、具备高度动态调节能力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 随着以先进AI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深入应用,企业运营平台、方法与流程都将被改写,企业需寻找适合自身的运营重塑最佳路径。

四大要务,实现新格局下的新增长

以创新实现再突破

面对全球格局剧变,企业更需要以创新为核心引擎,通过新定位以及AI引导的新决策、新商业,优化并拓展全球布局,实现持续突破。

AI驱动的数字核心

通过灵活的架构、数据资产知识化以及技术区隔,企业可融合AI技术,将传统IT系统升级为具备动态感知、智能决策和自主进化的数字核心。

打造自适应的韧性

企业可通过重置成本与效率基准、端到端数据驱动和协同以及敏捷的全球供应链,打造动态的、不断发展的韧性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重塑人才和组织

中国企业的人才与组织建设亟需从“适应性调整”迈向“系统性重塑”。通过平衡灵活人才机制、人和AI智能体协同以及夯实AI信任基石,实现人才和组织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