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
1999年创办,致力于传播管理理念和实践,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
让我们一起展望,共同重塑
《展望》是埃森哲中国旗舰刊物,内容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紧握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脉搏。通过与企业携手数字转型、创新驱动,《展望》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商业和技术方面最新的洞见与趋势。
2025秋季刊:重塑韧性
在全球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与多变的今天,企业必须具备应对风险和抓住机遇的能力。重塑韧性不仅是生存之道,更是持续增长的战略选择。本期聚焦领先企业的创新实践、管理策略与商业洞察,解析企业如何通过战略制定、技术赋能、运营变革等方面实现韧性升级,从而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长久优势。
2025春季刊:人与AI
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各个行业、各项工作,强调以人为本的变革正当时。对于企业领导者而言,唯有将人的需求、尊严和主体性置于核心位置,从工具理性回归到人文关怀,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2024秋季刊:十问新增长
自1999年创办,埃森哲旗舰出版物《展望》过去25年致力于传播管理理念和实践,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展望:十问新增长》作为25周年纪念特辑,探讨了在商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思考的本质问题,主张企业放眼长远,创造可持续增长。
2024春季刊:增长新前沿
高质量增长是对未来负责的增长,高质量增长不是狭义的财务增长,而应该是有包容性的,增长应该惠及更多群体、更多区域、更多社会阶层。《展望:增长新前沿》分享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六年历程的经验和收获,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将如何激发“人”的全新潜能,重塑商业模式,重构生活场景
负责任AI特刊
随着生成式AI迅速发展,其影响已深入经济、社会与文化各领域,不仅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也推动商业模式与产业升级。但同时,数据偏见、隐私泄露、知识产权争议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负责任AI”理念应运而生,强调在AI全生命周期中融入伦理、法律与社会责任,以确保技术造福公共利益。本期特刊聚焦生成式AI的机遇与挑战,比较中外治理政策,解析企业实践,并提出推进负责任AI的建议,助力构建可信、创新、可持续的AI生态。
高管访谈
未来的组织结构不再是传统的金字塔型,而是更像松树形。虽然仍然有基层、中层和高层,但会有更多的分叉和空间,实现百花齐放。这意味着组织需要更加包容,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授权和机会,鼓励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吴岚 / TCL科技集团副总裁
对于联想来说,无论是以前做IT建设,还是后来进行数字化建设,我们都是从全局角度来考虑的。我认为,要实现端到端拉通,关键取决于业务领导的认知和决心,另外业务管理成熟度也至关重要,比如能否实现各部门业务数据定义的统一。
李欣 / 联想集团副总裁、首席数字化转型官
我觉得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来说,不是说数字化能力强了,企业发展就快了。企业的核心目标不是打造数字化,而是如何让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保持增长,基业长青。
陈科 / 安踏集团首席运营官
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企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体系,学习先进理念的同时,构建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林晓伟 / 九牧集团运营总裁
本期精彩文章
未来属于那些主动构建动态韧性的企业:它们将颠覆性挑战转化为重塑韧性的催化剂,充分释放增长潜力,并从根本上重塑战略决策与投资模式。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表现卓越的企业不仅胜在精准投资,更胜在持续打造动态敏捷的组织能力,以韧性驱动增长,以进化应对变化。
在自主智能供应链的转型浪潮中,未来的发展格局已然清晰可见:那些积极拥抱自主智能供应链的企业,将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商业价值,并构建起强大的运营韧性;而那些固守传统、不愿革新的企业,则将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挑战,甚至可能被市场无情淘汰。
随着AI的广泛应用,其带来的能源消耗、碳排放与水资源需求也在同步高速增长。如果不加以控制,AI的环境足迹可能会威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长期的价值创造。埃森哲依据可持续AI商数(SAIQ)这一新指标,助力企业实现AI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的中国消费者更加理性和成熟,他们正在用选择与行动重塑消费版图。这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品牌方不再只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更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给消费者带来陪伴、连接与共鸣的伙伴。唯有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并在价值、情感和体验多维度上给予回应,品牌方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持久的信任与增长。